和谐共生丨地球上的这些“宝”,总书记叮嘱要呵护好
党纪学习教育·学条例 守党纪 | 加强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
踔厉奋发新征程 | “人工智能+”加出发展新动能

舆论监督无须“特约”

发布时间:2009-12-06  来源:钱江晚报 2009-11-09 15:31  字体大小[ ]
       “特约新闻观察员”制度,像变戏法一样,把舆论监督权从“全民所有”变成了“单位所有”,法院颁发的“新闻监督护照”比国家发的记者证还要牛,硬生生在法院系统里划出一块舆论监督“特区”来。

  两个记者同时到法院采访,其中一个拿出法院颁发的“新闻监督护照”一扬,

  进去了,边上那个没有“护照”的记者是个什么滋味?这是即将在云南法院系统出现的情景。

 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日前聘请了14位记者作为“特约新闻观察员”,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还为他们签发了“新闻监督护照”。 今后,这14名特约新闻观察员在全省法院系统采访时,将享有更大的便利,被采访法院也将给予更多支持、协调、配合。

  本来,舆论监督权,是人民赋予新闻单位的,国家颁发的“记者证”就是舆论监督权的象征。但是,“特约新闻观察员”制度,像变戏法一样,把舆论监督权从“全民所有”变成了“单位所有”,法院颁发的“新闻监督护照”比国家发的记者证还要牛,生生在法院系统里划出一块舆论监督“特区”来。

  同是记者,舆论监督权有大有小,无形之中,对司法的舆论监督权有了某种“特权”的意味。享有“特权”的记者,受了法院的特殊待遇,会不会产生“投桃报李”的想法呢?该报的新闻会不会不报了呢?这是有利于舆论监督呢还是减弱监督?“新闻监督护照”一搞,对“公众知情权”的压制就被公开化、制度化,正当化了;比起某一个侵犯公众真情权的具体行为来,这样做的危害要大得多。

  不知道法院有没有这个意识——法院也是舆论监督的对象。新闻单位不单对法院在审的“案子”有兴趣,也对如何审案子有兴趣,说白了就是对案子审得是否公正有“兴趣”。不容讳言的是,在诸多腐败中,司法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是最严重的,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对犯罪官员的重罪轻判,严重地伤害了司法的公信力。以至于有关方面正在考虑修改相关司法解释。在这种现状下,“特约新闻观察员”制度就有可能被一些徇私枉法的司法工作者所利用,成为他们手中躲避或操控舆论监督的工具。作者 戎国强

全球公众传媒摘编:崟嶧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